應該是佝僂病.以鈣、磷代謝紊亂及骨化障礙為特點的疾病。按有無維生素D缺乏可分成兩大類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兒常見的全身性疾病。尤多見于3歲以下的小兒。病因主要是維生素D攝入、合成不足或吸收不良。致使1,25-(OH)2D3生成不足,導致鈣磷代謝失常,引起骨骼軟化,產(chǎn)生畸形及生長發(fā)育障礙。常見原因有:①日光照射不足。②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少。③慢性疾病而致吸收障礙。④長期使用影響維生素D活性的抗癲癇藥。⑤嬰兒生長發(fā)育過快等。其他因素如食物中含大量植酸,或鈣磷比例不合適等。發(fā)病機理維生素D可促進腸粘膜對鈣的吸收和運輸,促進近端腎小管重吸收鈣磷,提高血鈣濃度。同時又能減低尿液排磷,進而使鈣磷沉著于骨骼之中。因此維生素D缺乏對鈣磷代謝和成骨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臨床表現(xiàn)①非特異性神經(jīng)精神癥狀。多發(fā)生在佝僂病早期、1歲以內(nèi)小兒。有夜驚、夜啼、煩躁不安、睡眠不寧、出汗、枕部脫發(fā)。病情進展時可出現(xiàn)肌肉松弛、腹大、貧血、肝脾大等。②骨骼改變是本病主要癥狀。如在3~6月時可表現(xiàn)有顱骨軟化、方顱、前囟閉合延遲,隨病情進展還有串珠、手腳鐲、肋骨凹陷(郝氏溝)。長期嚴重的佝僂病使骨骼嚴重變形而出現(xiàn)雞胸、漏斗胸、X形腿、O形腿或脊柱后突、側(cè)突。③血液生化改變。早期血鈣正常,血磷稍低,堿性磷酸酶升高;極期血鈣、血磷均下降,鈣磷乘積低于30者可助診斷。④X射線變化對診斷幫助較大??煞从诚鄳墓趋澜M織病理學變化。典型X片長骨骨骺端增寬,早期鈣化預備線模糊,晚期骨骼端呈杯狀變形成毛刷狀,鈣化預備帶消失,骨質(zhì)稀疏,有時可見骨折或畸形。診斷一般依據(jù)病史及體格檢查即可診斷。必要時作血化驗檢查或X射線檢查進一步確診。鑒別診斷有嚴重骨骼畸形應與壞血病、先天性成骨不全、粘多糖病、軟骨營養(yǎng)障礙及其他非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如腎性佝僂病、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腎小管酸中毒、抗D佝僂病等少見病相鑒別。治療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防止畸形和復發(fā)。一般治療為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注意營養(yǎng),合理喂養(yǎng)。藥物治療活動期可每日口服維生素,不能口服者可肌注維生素D2或D3,但不宜常規(guī)使用。以后可夏秋多曬太陽,冬春季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預防要加強衛(wèi)生宣教,提倡母乳喂養(yǎng),多曬太陽。在冬春季節(jié)可口服魚肝油及鈣片。其他類型佝僂病并非維生素D攝入不足或合成不足所致,又可分為兩類。1,25-(OH)2D3缺乏性佝僂病因各種原因致1,25-(OH)2D3缺乏,引起佝僂病癥狀。①腎性佝僂?。I性骨營養(yǎng)不良)。由于先天或后天性腎疾患引起腎功能不全,出現(xiàn)繼發(fā)性1-羥化酶缺乏,導致1,25-(OH)2D3生成減少而發(fā)病。②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多有家族史。③肝性佝僂病。慢性肝病時膽汁分泌減少,肝功能差,維生素D在肝臟不能轉(zhuǎn)化為25-OHD3,因此1,25-(OH)2D3生成減少,引起佝僂病。④抗顛癇藥物性佝僂病。長期服用抗顛癇藥可激活肝臟某些酶,加速25-OHD3分解,使1,25-(OH)2D3生成不足。非1,25-(OH)2D3缺乏性佝僂病與維生素D代謝無關。①低磷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又稱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②腎小管酸中毒性佝僂病。③方科尼氏綜合征。④胱氨酸性佝僂病。⑤腦眼腎綜合征。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nèi)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