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心速有時60,有時140。診斷和治療。
本次發(fā)病及持續(xù)的時間:90天
目前一般情況:心速有時60,有時140。
心律失常的診斷與治療的臨床常用檢查方法
一、檢查方法
一、檢查方法?
臨床常用于檢查心律失常的方法有兩大類。第一類用于捕捉心律失常,包括無創(chuàng)和有創(chuàng)心臟電生理檢查,前者有常規(guī)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信號平均心電圖、心率變異性評定和經(jīng)食管電生理檢查;后者為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盡管無創(chuàng)心臟電生理檢查在某種程度上對心律失常的診斷、發(fā)生機制或預后判斷的敏感性和準確性遜于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但因其方法簡便、可重復進行、患者痛苦少和費用低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
第二類用于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是否有器質性心臟病,包括超聲心動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放射性核素顯像和冠狀動脈造影等。下文重點介紹第一類常用的捕捉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其適應范圍。?
(一)常規(guī)心電圖?
心律失常發(fā)作時捕捉到的常規(guī)心電圖是心律失常確診的重要依據(jù)。心電圖必須具備12個導聯(lián),即6個肢體和6個胸前導聯(lián),并且至少3個導聯(lián)同步和較長的II導聯(lián)記錄以避免診斷偏差。近10年來,室上性心動過速和特發(fā)性心動過速的導管射頻消融術在我國蓬勃開展,常規(guī)心電圖對心動過速起源處的判斷具有肯定價值,有助于射頻消融病例的篩選和初步定位,可節(jié)省消融時間。如預激綜合征伴有室上性心動過速或心房顫動患者,即使在心動過速間歇期,其具有預激波的心電圖對疾病的診斷也很有幫助。因此患者應保存所有的心電圖,包括心律失常發(fā)作與非發(fā)作時的心電圖,并在就診時提供給醫(yī)生。?
(二)動態(tài)心電圖?
動態(tài)心電圖也稱為Holter檢查,能長時間(一般24小時,長者甚至可達48~72小時)記錄心電圖,彌補常規(guī)心電圖記錄時間短暫的不足,被廣泛用于經(jīng)常發(fā)作的心律失常的診斷及監(jiān)測療效。動態(tài)心電圖在診斷上可捕捉一過性或間歇性心律失常,了解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自發(fā)心律失常的影響,了解自覺癥狀與心律失常的關系;在監(jiān)測療效上,可篩選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發(fā)現(xiàn)藥物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評定植入型起搏器的功能。有的動態(tài)心電圖還可以分析心率變異性,有助于對某些心臟病如頻發(fā)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的預后的判斷;有的能記錄12導聯(lián)心電圖,有助于判斷心動過速起源點,篩選射頻消融病例和發(fā)現(xiàn)心肌缺血。
但是,對于不經(jīng)常發(fā)作的心律失常,動態(tài)心電圖有時也難以記錄到。?
(三)心率變異性評定?
心率變異性是評定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心率影響的一種手段。心率變異性增加則反映迷走神經(jīng)活性增高,降低則表示交感神經(jīng)活性增強。迷走神經(jīng)活性增高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反之則可使心室顫動閾值降低,易于發(fā)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評定心率變異性有助于發(fā)現(xiàn)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心臟病日后發(fā)生惡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高?;颊?,判斷病人的預后及指導選擇進一步的預防措施。?
(四)信號平均心電圖檢查?
信號平均心電圖可在體表記錄到標志心室肌內傳導延緩所致局部心肌延遲除極的心室晚電位,后者的存在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礎,因而心室晚電位陽性的病人,其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和猝死發(fā)生的危險性相應增高。當前國際上已把心室晚電位列為心肌梗塞后疑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發(fā)育不良和心肌病患者的常規(guī)檢查之一,用于判斷預后。?
(五)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運動試驗可在心律失常發(fā)作間歇時誘發(fā)心律失常,有助于某些間歇發(fā)作心律失常的診斷。對于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運動誘發(fā)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率僅2%~5%,其誘發(fā)的室性早搏不能預測疾病的預后。然而對于冠心病患者,運動誘發(fā)的室性心律失常率則高達10%~27%,對于器質性心臟?。ǔ斯谛牟⊥?,還有心肌病、二尖瓣脫垂等)有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史患者,經(jīng)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后,可應用運動試驗評定藥物療效。?
(六)經(jīng)食管心臟電生理檢查?
經(jīng)食管心臟電生理檢查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無創(chuàng)性診斷技術,雖然其對心律失常的診斷、發(fā)生機制的推斷,明顯遜色于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但因其方法簡便、實用安全及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而被無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設備的基層醫(yī)院廣泛應用。常用于測定竇房結功能、房室傳導功能、檢測房室結雙徑路或旁路,誘發(fā)和終止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或終止室性心動過速。?
1.竇房結功能測定?
(1)心臟固有心率≤80次/分提示竇房結功能低下 平靜心率/心臟固有心率>1提示交感神經(jīng)張力占優(yōu)勢;<1則為迷走神經(jīng)張力占優(yōu)勢。?
(2)竇房結恢復時間 成年人>1500毫秒、老年人>1600毫秒為異常。當竇房結恢復時間≥2000毫秒、或繼發(fā)性竇房結恢復時間延長、或交界區(qū)恢復時間>1500毫秒,可診斷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3)竇房傳導時間測定 竇房結傳導時間>120毫秒或房性早搏之后造成竇性停搏或代償間歇顯著延長為竇房傳導異常,竇房傳導時間>160毫秒可診斷為竇房傳導阻滯。
由于竇房傳導時間測定受多種因素影響,重復性差,因此對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診斷中的價值較小。?
(4)竇房結有效不應期測定>600毫秒為異常。?
2.檢測房室結雙徑路
常用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S1S1周長常采用600毫秒或500毫秒、400毫秒,當S1S2縮短10毫秒時,S2R跳躍式延長60毫秒以上,出現(xiàn)房室傳導曲線中斷,即S2R曲線不連續(xù)者為存在房室結雙徑路。?
3.檢測旁路 常采用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使可疑預激,即隱性預激或隱匿性預激明顯化或誘發(fā)房室折返性;采用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測定旁路前向不應期并判斷預后:不應期>270毫秒為長不應期,發(fā)生室上性心動過速時頻率多不超過200次/分;不應期<270毫秒為短不應期,發(fā)生室上性心動過速時頻率多超過200次/分,發(fā)生心房顫動時頻率過快易導致心室顫動。?
4.房室傳導功能檢測?
(1)房室傳導文氏點 正常人≥130次/分,<130次/分提示存在隱性房室傳導阻滯或迷走神經(jīng)張力過高。?
(2)房室傳導2∶1阻滯點 正常人≥180次/分,>200次/分提示存在房室加速傳導或旁路傳導;若<150次/分提示隱性房室傳導阻滯或迷走神經(jīng)張力過高。?
(3)房室結功能不應期 正常人≤500毫秒,>550毫秒提示隱性房室傳導阻滯或迷走神經(jīng)張力過高。?
(4)有效不應期 >400毫秒為異常。?
5.誘發(fā)和終止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經(jīng)食道心房調搏可尋找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誘發(fā)窗和終止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發(fā)作,后者用于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急癥治療、藥物難治性或藥物治療產(chǎn)生嚴重副作用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在終止心律失常時作為長時間心臟停搏的替代起搏治療。?
6.終止室性心動過速和鑒別部分寬QRS心動過速 以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或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終止藥物治療無效的、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的室性心動過速。當出現(xiàn)寬QRS心動過速不能明確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時,可通過觀察心動過速時室房傳導關系、及起搏終止心動過速時的情況來進行初步診斷。?
7.心臟負荷試驗 食道心房調搏心臟負荷試驗適用于年老、體弱、病殘或有生理缺陷不能接受運動試驗者。采用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調搏頻率70,90,110,130,150次/分逐級遞增,每級起搏1分鐘,刺激達到最大心率后維持3分鐘,起搏突然終止后,記錄即刻、2、8.6分鐘心電圖。如起搏頻率<120次/分即出現(xiàn)房室傳導阻滯者,應注射阿托品1~2毫克后檢查。陽性標準為:①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心絞痛。②出現(xiàn)缺血性ST壓低>1毫米及維持2分鐘。?
(七)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
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對心律失常的診斷、發(fā)生機制的推斷或預后判斷的敏感性和準確性最高,但因其費用高、有創(chuàng)性及少部分病人可能存在并發(fā)癥等,而僅在非介入性檢查無法明確診斷、或準備進行射頻消融、或在嚴重心律失常的診斷、預后和療效的判斷上應用。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包括嚴重出血、血栓形成、靜脈炎和心律失常等。?
該檢查法是經(jīng)皮穿刺股靜脈和左鎖骨下靜脈,置入2極或4極導管共4~5條于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希氏束、冠狀靜脈竇和右心室心尖部,通過記錄竇性心律時、心律失常時及刺激心房或心室時上述各電極電圖并進行分析。常用起搏與刺激程序有: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和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
1.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 用于①竇房結恢復時間測定。②房室結文氏傳導阻滯點和2〖DK〗∶1傳導阻滯點的確定。③預激綜合征房室附加束前向1〖DK〗∶1傳導的最短周期和逆向室房1〖DK〗∶1傳導的最短周期。④室上性和室性心動過速的誘發(fā)和終止。?
2.S1S2程控期前刺激法用于①心臟不應期測定。②闡明房室結雙徑路現(xiàn)象。③闡明房室傳導裂隙現(xiàn)象的機理和分型。④對預激綜合征房室附加束的確認及其不應期測定。⑤室上性和室性心動過速的誘發(fā)和終止。?
以上各種介入性心臟電生理檢查的正常值與臨床意義與經(jīng)食管心臟電生理檢查相似,詳見上文。?
二、病因和誘因概論
二、病因和誘因概論?
心律失常常發(fā)生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脫垂等患者。竇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可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患者。早搏和某些室上性心動過速、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可發(fā)生于正常人,早搏也常見于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
心律失常的誘因有: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疲勞、飽餐、過度吸煙、飲酒、喝濃茶,電解質紊亂,藥物如洋地黃、擬交感神經(jīng)類藥物、鋇餐、奎尼丁、氯仿環(huán)丙烷麻醉藥以及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某些心律失常也可以無明顯誘因。?
三、診斷與治療前必備的檢查概論
三、診斷與治療前必備的檢查概論?
通過常規(guī)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可以明確心律失常的診斷。但治療前應明確心律失常的病因、誘因,是否存在器質性心臟病。除詳細詢問病史及可能的誘因外,常需選擇某些必要的檢查來達到上述目的?;颊弑M可能做超聲心動圖檢查,以了解心臟結構,明確或排除某些器質性心臟病如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各種瓣膜病或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疑有心肌梗塞者急查血清心肌酶譜或肌鈣蛋白、肌紅蛋白,中老年患者或疑有冠心病者,可行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或心肌放射性核素潘生丁負荷試驗或冠狀動脈造影,以明確冠心病診斷。疑有電解質紊亂者急查血清電解質。疑有甲狀腺功能失調者測定T3、T4、FT3、FT4和TSH(促甲狀腺激素)。?
四、心律失常的治療概論
四、心律失常的治療概論?
心律失常的治療包括心律失常發(fā)作期治療與非發(fā)作期的預防性治療兩大部分。發(fā)作期治療包括病因治療、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和抗心律失常非藥物治療。?
(一)病因治療?
1.糾正心臟病理改變、調整異常病理生理功能治療 如嚴重瓣膜病患者行換瓣術,冠心病患者糾正冠狀動脈缺血,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強心利尿治療,自主神經(jīng)張力過高者行減低迷走神經(jīng)張力或交感神經(jīng)張力治療。?
2.去除誘因治療 如避免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疲勞、飽餐、過度吸煙、飲酒、或喝濃茶,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治療,糾正電解質紊亂,治療甲狀腺功能異常,避免有不良反應藥物的使用及心導管檢查時導管操作所致的心律失常等。
(二)藥物治療?
表6-1 常用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藥物用法?
類別 藥名 治療量 維持量 主要不良反應
Ia 奎尼丁 口服0.2克,每2小時1次,共4次/日,復律 口服0.2克,3~4次/日;長效制劑0.3克,2~3次/日 低血壓、負性肌力、室內傳導阻滯、嚴重室性心律失常、胃腸道反應
普魯卡,因胺 靜注每5分鐘100毫克,共1.0~1.2克;靜滴0.5%每分鐘5~10毫克,共1~2克;口服0.5~1.0毫克,5次/日 口服0.25~0.5克,每4~6小時1次 低血壓、室內傳導阻滯、室性心律失常、長期服用發(fā)生紅斑狼瘡樣或類風濕樣改變
Ib 利多卡因 靜注50~100毫克/次,每5~10分鐘50毫克,共250~300毫克 靜滴每分鐘1~3毫克 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負性肌力、嗜睡、言語吞咽障礙、四肢抽動
苯妥英鈉 靜注100毫克(5分鐘注完),以后每5~10分鐘100毫克,共300~1000毫克 口服或靜注0.1克,3~4次/日 頭暈、嗜睡、粒細胞減少、靜脈給藥局部刺激、低血壓、呼吸抑制、竇性停搏、室性心律失常
慢心律 靜注100~200毫克;靜滴250~500毫克;口服150~200毫克,3~4次/日 靜滴每分鐘1~2毫克;口服150~200毫克,3~4次/日 心動過緩、低血壓、頭暈
Ic 普羅帕酮 靜注70毫克/次(3~5分鐘內注完);口服150~200毫克,3次/日 口服100~200毫克,3次/日 惡心、嘔吐、頭痛、眩暈、立位性低血壓、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
乙嗎噻嗪 靜注1.8毫克/千克(10分鐘內注完),口服150~200毫克,3次/日 口服100~200,3次/日 惡心、嘔吐、頭痛、眩暈、共濟失調、低血壓
II 心得安 靜注0.5~1毫克(5~10分鐘內注完),口服20毫克,3~4次/日 口服10~20毫克,3~4次/日 心動過緩、低血壓、心力衰竭、哮喘
阿替洛爾 口服25~50毫克,1~2次/日 口服25~50毫克,1次/日
美托?洛爾 口服25~50毫克,2~3次/日 口服25毫克,2次/日
艾司洛爾 靜滴25~300微克/千克/分
比索?洛爾 口服2.5~5毫克,1次/日 口服2.5~5mg,1次/日
III 索他?洛爾 靜注20~60毫克/次(>10分鐘注完) 口服40~80毫克,2次/日 心動過緩、低血壓、心力衰竭、哮喘、偶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靜注250~500毫克;口服第1~5天,600毫克/日;第6~10天,400毫克/日;第11天后,100~200毫克/日; 口服100~300毫克,1次/日 心動過緩、皮膚變色、角膜微沉淀、甲狀腺功能失調、嚴重心律失常、肺纖維化
Ⅳ 異搏定verapamil 靜注5~10毫克(5~10分鐘注完);口服60~90毫克,3次/日 口服80毫克,3~4次/日 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低血壓、心力衰竭
硫氮唑酮 靜注75~150微克/千克/次;口服60~90毫克,3次/日 口服60毫克 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低血壓、心力衰竭、皮疹
V 西地蘭 靜注0.6~0.8毫克,2小時后再注射0.2~0.4毫克 靜注0.4毫克,1次/日 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動過速和房室交界處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胃腸道反應
其他 氯化鉀 靜滴0.3~0.5%,1克/小時,共1~2克口服1~2克,3~4次/日 口服1克,3~4次/日 心室內傳導阻滯、心房停頓、胃腸道反應
硫酸鎂 靜注1~3克(將10毫升針劑稀釋一倍),10分鐘以上注完,繼而靜滴,缺鎂者第一日6~9g,第二日2~3克 血壓下降、呼吸心臟搏動停頓、心動過緩、房室和室內傳導阻滯、乏力、癱瘓、嗜睡、昏迷
ATP 5~10毫克或10~20毫克生理鹽水稀釋2毫升快速推注,無效者3~5分鐘后可重復 房室傳導阻滯、心臟停搏、室性心動過速
鎮(zhèn)靜劑 安定 5~10毫克肌注或靜注,頓服5毫克
中藥 黃楊寧 3~4片,3次/日
注: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又稱為β受體阻滯劑,III類中的索他洛爾也有β受體阻滯劑作用。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異搏定和硫氮唑酮均為鈣拮抗劑。
以上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必須在心臟內科專科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表6-2 常用的抗緩慢心律失常藥用法?
藥名 適應證 治療量 維持量 主要不良反應
異丙腎上腺素 高度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心臟驟停 靜點0.5~3微克/千克(1~2毫克置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每分鐘1毫升) 同左 頭痛、眩暈、震顫、皮膚潮紅、惡心、心絞痛加重,快速心律失常
舒喘靈 同上 口服2.4毫克,3次/日 同上
麻黃堿 高度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 肌肉或皮下注射1次15~30毫克;口服25毫克,3次/日 口服25毫克,3次/日 神經(jīng)過敏、眩暈、失眠、快速心律失常、高血壓
腎上腺素 高度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心臟驟停 靜脈、肌肉、皮下或心腔注射0.1%0.3~0.6毫升,靜滴1~4微克/分 靜滴1~4微克/分 神經(jīng)過敏、面色蒼白、震顫、高血壓、快速心律失常
阿托品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 靜脈、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克;口服0.3~0.6毫克,3次/日 口服0.3~0.6毫克,3次/日 口干、眩暈、皮膚潮紅、尿潴留、青光眼加重、快速心律失常
山莨菪堿?(654~2) 同上 靜注5~20毫克/次;口服5~10毫克,3次/日 口服5~10毫克,3次/日 同上
普魯?苯辛 同上
口服15~30毫克,3次/ 口服15~30毫克,3次/日 同上
茶堿控釋片 同上
口服100~200毫克,2次/日 口服100~200毫克,2次/日 快速心律失常
甲狀腺激素 竇性心動過緩或結性心律,尤其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 口服甲狀腺素片0.1~0.2毫克/日;口服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片10~20皮克/日 同左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表現(xiàn)、快速心律失常
腎上腺皮質激素 房室傳導阻滯尤其是炎性所致 靜滴氫化可的松200~600毫克(24小時內);口服強的松10毫克,4次/日 口服強的松10毫克,4次/日 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的表現(xiàn),鈉潴留,糖尿病惡化,炎癥播散,青光眼,精神病
克分子乳酸鈉 酸中毒或高血鉀引起的房室傳導阻滯,心臟驟停 靜脈快速滴入25~50毫升,繼而5~7毫升/千克,在數(shù)小時內滴 無 誘發(fā)心力衰竭、堿中毒、低血鉀、快速心律失常
煙酰胺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靜滴400~800毫克/日(個別可增至2000毫克),2~4周 口服2500毫克/日 惡心、嘔吐、上腹部灼熱感、皮膚潮紅、瘙癢
(三)非藥物治療?
1.刺激迷走神經(jīng)的機械方法 有快速心律失常發(fā)作史的患者,應掌握常用的刺激迷走神經(jīng)機械方法,通過反射性地興奮迷走神經(jīng)從而達到終止心動過速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
(1)捏鼻用力呼吸法。?
(2)深吸氣后摒住氣,用力作呼氣運動法。?
(3)刺激咽喉引起惡心或嘔吐法。?
(4)壓迫眼球法 囑患者閉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眶下壓迫眼球上部(角膜以上),先右后左,不可兩側同時壓迫。注意避免引起視網(wǎng)膜剝離和其它眼球損傷。?
(5)按摩頸動脈竇法 按摩位置相當于甲狀軟骨上緣水平,頸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先壓右側10~15秒,無效時再試左側,不可兩側同時按摩,以免引起腦部明顯缺血,有腦血管病變者禁用。?
采用后兩種方法,必須聽診或紀錄心電圖,一旦心動過速停止,立即停止按摩與壓迫。?
2.體外直流電復律與電除顫 分別用于終止異位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顫動,用高壓直流電短暫經(jīng)胸壁作用于心臟,使正常與不正常起搏點同時除極,恢復竇房結的最高起搏點。各種藥物不能控制的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或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考慮同步直流電復律,即利用患者心電圖上的R波觸發(fā)放電,以避免在易顫期除極引發(fā)心室顫動,但洋地黃中毒所致者不宜使用。心室撲動或心室顫動則用非同步直流電復律。該法療效迅速,可靠安全,是快速終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但并無預防發(fā)作的作用。?
3.心臟起搏法?
(1)快速心律失常 應用食道心臟調搏法或導管介入心臟起搏法,采用S1S1分級遞增刺激法或S1S2程控期前刺激法終止折返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和心室顫動。?
(2)緩慢心律失常 包括臨時性心臟起搏或永久起搏治療緩慢心律失常。臨時性心臟起搏的適應證有:①因急性或臨時性因素(如缺血、炎癥、藥物、電解質紊亂、心臟手術等)引起的、心室逸搏頻率緩慢的癥狀性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②急性心肌梗塞發(fā)生緩慢性心律失常。③預防性或保護性起搏:適用有心動過緩史、或心電圖有雙或三束支傳導阻滯史將要接受藥物或電復律治療、或心臟介入性導管診治、或全身麻醉及大手術時的預防性起搏。④植入永久性起搏器之前,反復發(fā)作阿~斯綜合征者的過渡性治療;或植入的永久性起搏器失靈,需要更換起搏器而有起搏依賴的患者。?
永久起搏適用于:①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有:有一過性頭暈、近似暈厥和暈厥;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雖無癥狀,但逸搏心率<40次/分或證實有心臟停搏>3秒;因其它情況必需應用對逸搏心律有抑制作用的藥物治療;房室交界區(qū)消融術所致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逸搏心率傳導很慢。②有癥狀的持久性或間歇性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不論傳導阻滯區(qū)的部位或傳導阻滯類型(莫氏II型或I型)。③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或偶爾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完全性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并具備①中任何一項者。但必須確定心動過緩不是由于洋地黃或其它能損害房室傳導功能的藥物所致。④心肌梗塞后持續(xù)存在的高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其傳導阻滯區(qū)在希氏-浦肯野系統(tǒng)內(雙束支傳導阻滯);或心肌梗塞發(fā)生束支傳導阻滯且有一過性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⑤雙分支傳導阻滯有間歇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且伴有癥狀性心動過緩。⑥雙分支或不完全性三分支傳導阻滯伴以間歇性莫氏II型房室傳導阻滯,不論是否伴有房室傳導阻滯所致的癥狀。⑦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病竇綜合征)伴有證實的有癥狀的心動過緩;某些病竇綜合征伴有的有癥狀的心動過緩系因長期服用某種或某些藥物所致,但又沒有其它治療方法可以替代這種或這些藥物。⑧對兒童患者永久性起搏的適應證有: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以有癥狀的心動過緩;高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以明顯的體力或運動耐量降低;病竇綜合征伴以有癥狀的心動過緩;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而逸搏心律的QRS寬或傳導阻滯區(qū)在希氏束以下;心臟手術后的高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持續(xù)3~4周后仍無恢復跡象。⑨頸動脈竇刺激(壓迫)引起明確的反復發(fā)作的暈厥;或在未用任何有抑制竇房結或房室傳導作用的藥物的情況下,輕壓頸動脈竇引起>3秒的心臟停搏。?
4.射頻消融 射頻消融屬于根治性治療,適合于旁路引起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局灶性心房顫動和特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等。隨著新的器械的不斷開發(fā),射頻消融將來有可能更多地應用于器質性心臟病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5.手術治療 為根治性治療,因其創(chuàng)傷大、花費高、康復慢,僅用于少數(shù)旁路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及因其它心臟病需手術治療(如陳舊性心肌梗塞室壁瘤形成伴室性心動過速需要行冠狀動脈搭橋術者)、或經(jīng)多位有經(jīng)驗的心臟內科醫(yī)生多次導管消融失敗的患者。
人的心率正常是60-100次每分鐘。運動等正常狀態(tài),以及發(fā)熱等病理狀態(tài)心率會明顯增加。如果靜息狀態(tài)下心率達140,需要去醫(yī)院心內科進一步檢查。
以上是對“心律失常的診斷”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必須先開放氣道,解開衣領頭向后傾,拳擊心前區(qū)2~3次,觀察心跳是否恢復,若未恢復可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行人工呼吸。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