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害怕社交場合、回避社交活動、強烈的緊張不安、軀體癥狀、認知偏差等。
1. 害怕社交場合:患者對各種社交或表演場合感到強烈恐懼,如在公眾場合演講、與陌生人交談、參加聚會等,擔心自己會出丑、被批評或觀察評判。
2. 回避社交活動:為了減輕焦慮,患者常常主動回避這些令其恐懼的社交情境,能不參加就不參加,若無法回避則會提前很久擔憂。
3. 強烈的緊張不安:處于社交情境中時,患者會出現(xiàn)明顯的緊張、不安情緒,內(nèi)心慌亂,難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可能出現(xiàn)驚恐發(fā)作。
4. 軀體癥狀:伴隨緊張情緒,還會有一系列軀體癥狀,像臉紅、出汗、心跳加速、顫抖、呼吸困難、聲音發(fā)顫、惡心、頭暈等。
5. 認知偏差:患者往往存在對自身和社交情境的負面認知,過度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認為別人會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
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社交焦慮障礙相關知識,正確認識自身狀況。嘗試逐步面對社交情境,鍛煉自己的應對能力。同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運動。若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務必及時就醫(yī),嚴格遵醫(yī)囑接受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