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堵塞即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會出現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腸堵塞的癥狀:
1. 腹痛:多表現為陣發(fā)性絞痛,疼痛部位多在臍周,發(fā)作時伴有腸鳴,自覺有氣塊在腹中竄動。
2. 嘔吐:早期為反射性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后期嘔吐物隨梗阻部位不同而變化,高位腸梗阻嘔吐頻繁,嘔吐物為膽汁樣物;低位腸梗阻嘔吐出現較晚,嘔吐物可呈糞樣。
3. 腹脹:程度與梗阻部位有關,高位腸梗阻腹脹不明顯,低位腸梗阻及麻痹性腸梗阻腹脹顯著,遍及全腹。
4. 停止排氣排便:完全性腸梗阻發(fā)生后,多不再排氣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腸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腸內尚殘存的糞便和氣體,仍有少量排氣排便,易造成假象。
2.腸堵塞的治療:
1. 非手術治療:適用于單純性粘連性腸梗阻、麻痹性或痙攣性腸梗阻等。包括胃腸減壓,吸出胃腸道內的氣體和液體,減輕腹脹;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根據病情補充液體和電解質;防治感染和中毒,合理使用抗生素。
2. 手術治療:適用于各種絞窄性腸梗阻、腫瘤及先天性腸道畸形引起的腸梗阻,以及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手術方式有解除梗阻原因的手術、腸切除腸吻合術、短路手術、腸造口或腸外置術等。
治療期間需嚴格遵醫(yī)囑,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包括生命體征、腹痛腹脹情況、嘔吐及排氣排便等。若出現病情加重或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yī)生。飲食方面,在病情未緩解前需禁食禁水,待病情好轉后,按照醫(yī)生指導逐步恢復飲食,從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