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主要表現(xiàn)為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治療方式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急性膽囊炎的表現(xiàn):
1. 腹痛:右上腹疼痛是主要癥狀,常突然發(fā)作,疼痛程度不一,可為持續(xù)性鈍痛或陣發(fā)性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
2. 消化道癥狀:伴有惡心、嘔吐等,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腹脹、食欲不振等情況。
3. 發(fā)熱:病情較重時可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可高達38℃甚至更高,若合并寒戰(zhàn),提示可能存在膽囊化膿或穿孔等嚴重情況。
4. 體征:右上腹膽囊區(qū)域有明顯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腫大的膽囊,墨菲氏征陽性,即檢查者將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壓于右肋下膽囊點處,囑患者緩慢深吸氣,在吸氣過程中發(fā)炎的膽囊下移時碰到用力按壓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為膽囊觸痛,如因劇烈疼痛而致吸氣終止稱墨菲氏征陽性。
2.急性膽囊炎的治療:
1. 非手術治療:適用于癥狀較輕、病情較緩的患者。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腸減壓,以減少膽汁分泌,減輕膽囊負擔;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常選用針對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的抗生素;給予解痙止痛藥物緩解疼痛。
2.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較重、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出現(xiàn)膽囊穿孔、壞疽等并發(fā)癥的患者,需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有膽囊切除術和膽囊造瘺術,膽囊切除術是最常用的手術方式,可徹底去除病灶;膽囊造瘺術則適用于病情危急、不能耐受膽囊切除手術的患者,目的是引流膽汁、減輕膽囊壓力,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二期手術切除膽囊。
患病期間應嚴格遵循醫(yī)生的治療方案,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飲食上,在疾病發(fā)作期需嚴格禁食,病情緩解后,從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開始,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以減少對膽囊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