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癥狀、治療方式、預后情況、檢查方法是大腸息肉和痔瘡的不同之處。
1. 病因:大腸息肉病因多樣,與遺傳因素、腸道慢性炎癥刺激、生活飲食習慣等相關,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明顯遺傳傾向;痔瘡主要由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并腫大導致,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使腹壓增加的因素易誘發(fā)。
2. 癥狀:大腸息肉多數(shù)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出現(xiàn)便血、腹痛、大便習慣改變?nèi)绫忝鼗蚋篂a交替等;痔瘡以便血為主要癥狀,便血顏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還可能有腫物脫出、肛門瘙癢、疼痛等,尤其是在排便后癥狀明顯。
3. 治療方式:大腸息肉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通常建議在內(nèi)鏡下切除,對于較大或懷疑惡變的息肉可能需手術切除;痔瘡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如坐浴、涂抹藥膏、直腸給藥等,嚴重時如內(nèi)痔脫出不能回納、疼痛劇烈等則考慮手術。
4. 預后情況:大腸息肉切除后有一定復發(fā)風險,部分息肉若惡變預后較差;痔瘡通過治療可緩解癥狀,一般預后較好,但不良生活習慣易致復發(fā)。
5. 檢查方法:大腸息肉主要依靠結腸鏡檢查及病理活檢明確診斷;痔瘡通過肛門視診、直腸指診基本可診斷。
日常要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久站,定期體檢篩查,出現(xiàn)異常及時就醫(yī)并遵醫(y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