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和腦栓塞在發(fā)病機制、病因、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治療方法上存在區(qū)別。
1. 發(fā)病機制:腦梗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腦栓塞則是各種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qū)腦組織缺血壞死及腦功能障礙。
2. 病因:腦梗常見病因有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閉塞、心源性栓塞等;腦栓塞的栓子來源多樣,包括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來源不明性,心源性栓子如房顫導致的附壁血栓脫落,非心源性如脂肪栓、空氣栓等。
3. 臨床表現:腦梗起病相對較緩,癥狀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逐漸加重;腦栓塞起病急驟,癥狀在數秒或數分鐘達到高峰,且常伴有其他部位栓塞癥狀。
4. 影像學表現:腦梗在CT上早期可能無明顯異常,數小時后可見低密度影;腦栓塞在CT上可較快出現低密度梗死灶,且有時能發(fā)現血管內的栓子影。
5.治療方法:腦梗治療包括一般治療如維持生命體征,改善腦循環(huán)、腦保護等;腦栓塞除一般治療外,還需針對栓子來源進行治療,如抗凝治療預防心源性栓子再次脫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保持健康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等基礎疾病指標。定期體檢,及時發(fā)現潛在問題并積極干預。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立即就醫(yī),遵循醫(y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