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臨床表現有疼痛、身高變矮、脊柱畸形、活動受限、骨折并發(fā)癥等。
1. 疼痛:是骨質疏松性骨折最常見的癥狀,骨折部位會出現明顯的疼痛,在活動、翻身、咳嗽等情況下疼痛會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的患者疼痛較為劇烈,難以忍受。
2. 身高變矮:由于椎體發(fā)生壓縮性骨折,導致椎體高度降低,脊柱整體長度縮短,進而使患者身高逐漸變矮,這一變化通常是逐漸發(fā)生的,患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才會明顯察覺。
3. 脊柱畸形:多因椎體骨折后椎體形態(tài)改變,導致脊柱的生理曲度發(fā)生變化,常見的有駝背畸形,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觀形象,還可能進一步影響心肺功能等。
4. 活動受限:骨折后,受傷部位的肢體或脊柱的活動會受到明顯限制,患者無法像正常時一樣自由活動,如彎腰、起身、行走等動作都會因疼痛和骨折的不穩(wěn)定而難以完成。
5. 骨折并發(fā)癥:可能出現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褥瘡等并發(fā)癥,這些并發(fā)癥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補充鈣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適度進行康復鍛煉。同時,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護理,定期復查,以便及時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和調整治療方案,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