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是發(fā)生于肛門、肛管和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屬于細菌感染,是肛瘺的前身。
引起肛周膿腫的原因主要有
一、肛腺感染。肛腺開口于肛管直腸交界處的肛竇內,細菌容易進入肛竇引起感染,感染通過肛腺管蔓延至肛周間隙,形成肛周膿腫。
2.肛門周圍局部刺激和損傷。如肛裂、外痔、肛門直腸手術等,可導致肛門周圍皮膚或黏膜損傷,細菌侵入引發(fā)感染。
3.全身抵抗力下降。如患有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身體抵抗力減弱,容易發(fā)生肛周膿腫。
4.其他因素。如直腸內異物、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也可能并發(fā)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
一、非手術治療。適用于膿腫初期尚未形成膿腔或膿腫較小的患者。包括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溫水坐浴、局部理療等,以緩解癥狀,促進炎癥消退。
2.手術治療。一旦膿腫形成,應及時進行手術切開引流,以排出膿液,減輕局部壓力,防止感染擴散。手術方式根據膿腫的部位、深淺和范圍而定,常見的有膿腫切開引流術、膿腫一次性根治術等。
肛周膿腫患者在治療期間和康復后,應注意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wèi)生,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避免久坐,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遵醫(yī)囑按時用藥,定期復查,如有異常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