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和奶泡可從外觀特征、出現(xiàn)部位、形成原因、消失時間、伴隨癥狀等方面區(qū)分。
1. 外觀特征:鵝口瘡表現(xiàn)為口腔黏膜上出現(xiàn)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塊,類似奶塊,但不易擦去,強行擦拭后局部黏膜會發(fā)紅、粗糙,甚至可能有溢血;奶泡通常是白色或透明的小泡,比較柔軟,容易擦去,擦去后黏膜表面基本正常。
2. 出現(xiàn)部位:鵝口瘡可出現(xiàn)在口腔任何部位,常見于頰黏膜、舌面、上腭等,嚴重時可蔓延至咽喉、食管等;奶泡一般多在寶寶的嘴唇上,尤其是上嘴唇更為常見。
3. 形成原因: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因?qū)殞毧谇恍l(wèi)生不良、接觸被污染物品等導致;奶泡主要是由于寶寶吸吮母乳或奶瓶時,嘴唇與乳頭或奶嘴頻繁摩擦,加上唾液浸泡而形成。
4. 消失時間:鵝口瘡若不進行治療,很難自行消失,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后,一般數(shù)天到一周可逐漸好轉(zhuǎn);奶泡通常在寶寶停止吸吮動作,嘴唇得到充分休息后,幾天內(nèi)就會自然消退。
5. 伴隨癥狀:鵝口瘡可能會讓寶寶感到口腔不適,出現(xiàn)煩躁不安、哭鬧、拒食等癥狀;奶泡一般不會引起寶寶不適,不影響寶寶的正常生活和飲食。
日常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wèi)生,喂奶前后用溫水清潔乳頭或奶嘴,寶寶的餐具要定期消毒。若無法準確判斷是鵝口瘡還是奶泡,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診斷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