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前時期我在做尿常規(guī)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的尿蛋白URO(聽大夫這樣說的,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在16.9,問大夫,大夫說高了點,但沒有說出別的什么,后來我又去了別的醫(yī)院找人問了一下,他們說是腎臟有點毛病,但不重,至于怎么高的也說不清楚。特請示專家給于明示,這URO16.9到底是什么?怎樣才能把這個指標正常呢?謝謝!
正常人每日濾過的原尿達180升之多,但經過腎小管重吸收、分泌,最后濃縮排出的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約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測不出來的。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態(tài),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稱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現(xiàn)于健康人的暫時性蛋白尿。多見于青年人,在劇烈運動、發(fā)熱、高溫、受寒、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下,腎血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強而使蛋白大量“漏網”。正常孕婦尿中蛋白可輕度增加,這與體位和腎流量加大、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有關。功能性蛋白尿在誘因解除后蛋白尿會自行消失。故又稱可逆性蛋白尿或一過性蛋白尿。尿中有無蛋白,含有蛋白量的多少,有一個簡便粗略的檢驗方法:將尿液煮沸即止,尿液中可出現(xiàn)白色混濁,加5%醋酸5~10滴再煮沸,如混濁消失,說明尿中無蛋白,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如混濁不消失反而增加,呈絮狀沉淀或凝塊,則尿蛋白定性試驗為陽性。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tǒng)或臟器發(fā)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xù)出現(xiàn)蛋白。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常見于三種情況:腎小球性蛋白尿:因各種原因所致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損傷(如免疫損害),使負荷減少或喪失,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高。較多的血漿蛋白濾過后,超出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導致蛋白尿。如急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病、糖尿病腎病等。腎小管性蛋白尿:腎小管發(fā)生病變或腎小管功能缺陷時,對蛋白重吸收減少或分泌蛋白增加,導致尿液蛋白增加。如腎小管酸中毒、鎮(zhèn)痛藥引起的腎病、抗生素的腎毒表現(xiàn)等。溢出性蛋白尿(也稱凝溶蛋白尿)患者尿液加熱到40℃時混濁,60℃時凝固,達100℃時溶解。見于多發(fā)生骨髓瘤、原發(fā)性淀粉樣變、巨球蛋白血癥等。蛋白尿是泌尿系統(tǒng)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和最早能檢測到的指標之一。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質,其含量不大于200毫克/24小時,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檢出。當尿蛋白定量大于200毫克/24小時時,常規(guī)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反應,稱為蛋白尿。正常腎小球濾過膜對血漿蛋白有選擇濾過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絕大部分血漿蛋白從腎小球濾過,只有極少量的血漿蛋白進入腎小球濾液。當腎患病時,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質濾過到腎小球濾液中,遠遠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質進入終尿中造成蛋白尿。這種原因多見于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腎循環(huán)障礙、缺氧等,尿蛋白可以少量至每日數(shù)10g以上,多數(shù)>2g/24h尿,通常是以白蛋白為主。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重吸收減少,也造成蛋白尿,常見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腎小球?間質疾病,如腎盂腎炎、鎮(zhèn)痛藥腎病、抗生素腎損害、重金屬中毒、先天性多囊腎以及各種先天性腎小管疾病等。這類蛋白尿一般含量<2g/24h尿,大多在1g/24h尿左右,以小分子量蛋白為主,白蛋白較少。影響蛋白濾過的因素還有:①蛋白質分子大?。耗I小球毛細血管壁的三層結構對血漿蛋白有機械屏障作用,蛋白質分子量越大,濾過越少或完全不能濾過;②蛋白質帶電情況:正常腎小球濾過膜帶負電荷,構成了靜電屏障,基于同性電荷相斥的原理,帶負電荷蛋白質清除率最低,而帶正電荷者清除率最高,腎小球疾病時,使腎小球濾過膜帶負電荷的涎酸成分明顯減少,使帶負電荷的白蛋白易于濾過而形成蛋白尿;③蛋白質的形狀和可變性;④血液動力學改變。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