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陰虛與肝陰虛在病因、癥狀、舌象、脈象、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腎陰虛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或久病傷腎等導致腎陰虧虛;肝陰虛常因情志不遂,氣郁化火傷陰,或溫熱病后期耗傷肝陰等引發(fā)。
2. 癥狀:腎陰虛主要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潮熱盜汗、男子遺精、女子經少等表現(xiàn);肝陰虛常見脅肋隱痛、頭暈目眩、兩目干澀、視力減退、面部烘熱等癥狀。
3. 舌象:腎陰虛者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肝陰虛舌質多干紅。
4. 脈象:腎陰虛脈象細數(shù);肝陰虛脈象弦細數(shù)。
5. 治療方法:腎陰虛治療以滋補腎陰為主,常用六味地黃丸等方劑;肝陰虛治療以滋養(yǎng)肝陰為要,一貫煎是常用方劑。
日常要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減少消耗身體陰液。飲食上可適當多吃些滋陰的食物,如黑芝麻、百合等。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激。若出現(xiàn)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治療,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