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虛和腎虛在病因、癥狀、治療原則、飲食調(diào)理、日常養(yǎng)護方面存在不同。
1. 病因:表虛多因衛(wèi)氣不足,肌表疏松,常由外感邪氣侵襲、體質虛弱或久病耗傷等導致;腎虛則主要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房事不節(jié)、年老體衰、長期勞累、情志失調(diào)等因素,致使腎臟精氣陰陽虧虛。
2. 癥狀:表虛常見自汗、易感冒,稍活動后出汗明顯增多,怕風,面色可能較為蒼白;腎虛癥狀多樣,腎陰虛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腎陽虛表現(xiàn)為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夜尿頻多等。
3. 治療原則:表虛治療以益氣固表為主,常選用玉屏風散等方劑,增強衛(wèi)氣功能,抵御外邪;腎虛治療需根據(jù)陰陽虛損情況,腎陰虛以滋陰補腎為主,如六味地黃丸,腎陽虛以溫補腎陽為主,如金匱腎氣丸。
4. 飲食調(diào)理:表虛者可適當食用具有益氣固表作用的食物,如山藥、黃芪粥等;腎虛者,腎陰虛宜多吃滋陰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枸杞等,腎陽虛可多吃溫熱性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等。
5. 日常養(yǎng)護:表虛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風受寒,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太極拳;腎虛者需注意節(jié)制房事,保證充足睡眠,腎陰虛者避免熬夜,腎陽虛者注意腰部和足部保暖。
出現(xiàn)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不可自行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