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醫(yī)科 > 傷寒病的表現及治療方法

傷寒病的表現及治療方法

更新時間:2025-07-22 06:51:12

傷寒病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持續(xù)發(fā)熱、相對緩脈、全身中毒癥狀與消化道癥狀、玫瑰疹、肝脾腫大等,治療以抗菌藥物為主并輔以對癥治療。

一、傷寒病的表現:

1. 發(fā)熱:多呈稽留熱型,體溫可高達 39℃ - 40℃,發(fā)熱持續(xù)時間較長,可達 1 - 2 周甚至更久。

2. 消化道癥狀:發(fā)病初期可出現食欲不振、腹部不適、腹脹、便秘或腹瀉等表現。

3. 神經系統癥狀:患者可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聽力減退等,嚴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等。

4. 循環(huán)系統癥狀:相對緩脈是傷寒的特征之一,即體溫升高但脈搏增快不明顯。

5. 皮疹:部分患者在病程 7 - 13 天左右,胸、腹、背部等部位可出現淡紅色小斑丘疹,稱為玫瑰疹,直徑 2 - 4mm,壓之褪色,一般 2 - 4 天內消退。

6. 肝脾腫大:多數患者在病程第 1 周末開始出現肝脾腫大,質地柔軟。

2.傷寒病的建議

1. 一般治療:患者需嚴格臥床休息,發(fā)熱期間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保持大便通暢。

2. 抗菌治療:常用藥物有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等、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等,可有效殺滅傷寒桿菌。

3. 對癥治療:針對高熱可采用物理降溫,如冰敷、溫水擦浴等;便秘者可使用緩瀉劑;腹脹者應注意調節(jié)飲食,必要時給予肛管排氣等處理。

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或導致病情反復。治療期間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包括體溫、癥狀、體征等,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同時,患者的排泄物需進行嚴格消毒處理,防止疾病傳播。

用藥指導

/吃什么藥好
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適應癥狀:用于局限性搔癢癥、神經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說明書]
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
醋酸地塞米松片
醋酸地塞米松片
適應癥狀:主要用于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如[說明書]
百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葫蘆素片
葫蘆素片
適應癥狀:本品用于解毒清熱,利濕退黃。用于濕熱毒盛[說明書]
山東健康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