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證主要臨床表現有畏寒肢冷、腹脹、久瀉久痢、水腫、腰膝酸軟等。
1. 畏寒肢冷:陽氣虧虛,不能溫煦機體,導致全身怕冷,四肢尤其明顯,即使在溫暖環(huán)境中也難以緩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2. 腹脹:脾陽不足,運化功能減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滯于胃腸,引起腹部脹滿不適,進食后癥狀往往加重。
3. 久瀉久痢:脾腎陽虛,不能腐熟水谷和運化水濕,腸道失于固攝,導致大便泄瀉,遷延不愈,或出現痢疾樣大便,時發(fā)時止。
4. 水腫:脾腎陽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濕,水液代謝失常,泛溢肌膚,形成水腫,以下肢水腫較為常見,按壓可有凹陷。
5. 腰膝酸軟:腎主骨生髓,腰為腎之府,腎陽虧虛,不能溫養(yǎng)腰膝,導致腰膝部酸軟無力,活動后癥狀可能加劇。
日常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受寒。飲食上可適當食用溫熱性食物,如羊肉、桂圓等,避免生冷油膩。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增強體質。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