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可使用溫水、酒精、藿香正氣水、薄荷水、生理鹽水等擦拭全身。
1.溫水:準備適量溫度約32℃-34℃的溫水,用干凈柔軟的毛巾浸濕后,依次擦拭中暑者的額頭、頸部、腋窩、肘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的部位。通過水分蒸發(fā)帶走體表熱量,幫助降低體溫,每次擦拭時間可控制在10-15分鐘。
2.酒精:將適量酒精與水按一定比例一般為1:1稀釋,用棉球或紗布蘸取稀釋后的酒精溶液,輕輕擦拭上述大血管部位。酒精具有揮發(fā)性,能快速帶走熱量,但要注意酒精濃度不宜過高,以免刺激皮膚,且皮膚有破損處不宜使用。
3.藿香正氣水:取適量藿香正氣水倒在毛巾上,輕輕擦拭中暑者的太陽穴、人中、手腕等部位。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暑癥狀,擦拭時動作要輕柔。
4.薄荷水:把薄荷葉洗凈后加水煮開,放涼制成薄荷水。用其擦拭全身,尤其是額頭、頸部等部位。薄荷有清涼散熱的功效,能讓中暑者感覺涼爽舒適,減輕不適。
5.生理鹽水:用生理鹽水浸濕毛巾后,對中暑者全身進行擦拭。生理鹽水性質(zhì)溫和,不會刺激皮膚,可有效清潔皮膚并輔助散熱,維持皮膚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暑后擦拭全身只是初步的緩解措施。日常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高溫時段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zhì)。若中暑癥狀嚴重,如出現(xiàn)高熱、昏迷等情況,應立即送往醫(yī)院進行專業(yè)治療,遵循醫(yī)生的診斷和建議,不可自行盲目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