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的檢查項目有胃鏡檢查、食管 24 小時 pH 監(jiān)測、食管壓力測定、食管鋇餐造影、食管滴酸試驗等。
1.胃鏡檢查:是診斷食管炎最準確的方法,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的損傷程度、范圍,還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對于判斷食管炎的嚴重程度及指導治療有重要意義。
2.食管24小時pH監(jiān)測:通過將 pH電極置于食管下括約肌上方5cm處,連續(xù)記錄24小時食管內pH值變化,能了解食管的酸堿度情況,判斷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及反流的程度,有助于明確食管炎與胃酸反流的關系。
3.食管壓力測定:采用充滿水的連續(xù)灌注導管系統(tǒng)測定食管腔內壓力,以估計食管下括約肌和食管的功能。當靜止時食管下括約肌壓力<0.8kPa6mmHg,或食管下括約肌壓力與胃腔內壓力比值<1,則可能有胃食管反流存在。
4.食管鋇餐造影: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鋇的造影劑,然后通過X線檢查觀察食管的形態(tài)、蠕動情況以及是否存在鋇劑反流等,可發(fā)現(xiàn)食管黏膜的病變,但對于輕度食管炎可能顯示不敏感。
5.食管滴酸試驗:通過向食管內滴注一定濃度的鹽酸溶液,刺激食管黏膜,若患者出現(xiàn)胸骨后疼痛或燒心等癥狀,提示食管存在炎癥或對酸敏感,可輔助食管炎的診斷。
食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進食過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飲用咖啡和濃茶等。睡覺時可適當抬高床頭,減少夜間胃酸反流。同時,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的變化和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