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障礙定期檢查項目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因子活性測定等。
1. 凝血酶原時間: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功能的指標,通過測定血漿中加入組織凝血活酶和鈣離子后,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來評估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等功能狀態(tài),其延長常見于維生素K缺乏、肝病等導致的凝血因子合成減少等情況。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主要反映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功能,是在受檢血漿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和鈣離子后,觀察血漿凝固所需時間,可用于檢測凝血因子Ⅻ、Ⅺ、Ⅸ、Ⅷ等活性,延長多見于血友病等。
3. 纖維蛋白原: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質(zhì),通過特定檢測方法測定其在血漿中的含量,纖維蛋白原降低可見于消耗性凝血病等,升高可能與感染、炎癥等有關(guān)。
4. 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通過特定儀器計數(shù)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數(shù)目,血小板數(shù)量異常增多或減少都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會導致血小板計數(shù)降低。
5. 凝血因子活性測定:對各個凝血因子的活性進行精準檢測,明確具體是哪種凝血因子缺乏及其缺乏程度,有助于準確診斷凝血功能障礙的病因,如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缺乏,血友病B是凝血因子Ⅸ缺乏。
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定期檢查這些項目,能及時了解病情變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傷,盡量減少劇烈運動和可能導致碰撞的活動。飲食上保持均衡,避免食用影響凝血的食物。同時,務必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檢查和治療,不可自行增減藥物劑量,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