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癥狀有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體重減輕、嘔血、黑便等。
1. 上腹部疼痛:這是胃潰瘍最主要的癥狀,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鈍痛、脹痛、灼痛或劇痛等。疼痛具有節(jié)律性,多在進食后一段時間出現(xiàn),然后緩解,比如常發(fā)生在進食后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后疼痛慢慢減輕,下次進食后又會重復發(fā)作。
2. 消化不良:患者常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食物在胃內不能正常消化和排空,導致胃部脹滿不適,進而影響食欲,惡心、嘔吐等情況也可能隨之出現(xiàn)。
3. 體重減輕:由于長期的食欲不振以及消化吸收受到影響,身體無法獲取足夠的營養(yǎng),患者體重會逐漸下降。營養(yǎng)攝入不足,身體消耗大于攝入,體重減輕就較為明顯。
4. 嘔血:當潰瘍侵蝕到胃部血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時,可能會出現(xiàn)嘔血癥狀。嘔出的血液顏色可鮮紅,也可能是暗紅色,這取決于出血量和血液在胃內停留的時間。
5. 黑便:胃潰瘍出血后,血液經過腸道時,血紅蛋白中的鐵與腸道內的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鐵,使大便顏色變黑,質地變得黏稠發(fā)亮,如同柏油樣。
日常生活中,胃潰瘍患者要注意規(guī)律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態(tài)。同時,一定要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