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炎和急性腎小球腎炎在病因、臨床表現(xiàn)、病理改變、治療方法、預后情況等方面存在區(qū)別。
1. 病因:急性腎炎通常是由感染后免疫反應引起,常見為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病因多樣,除感染相關外,還可能與自身免疫疾病、藥物、毒物等因素有關 。
2. 臨床表現(xiàn):急性腎炎典型表現(xiàn)為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及一過性腎功能損害;急性腎小球腎炎臨床表現(xiàn)更為復雜多樣,部分患者除上述癥狀外,還可能有少尿或無尿、貧血等表現(xiàn)。
3. 病理改變:急性腎炎病理特征主要是彌漫性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病理類型眾多,包括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等多種類型。
4. 建議急性腎炎以休息、對癥治療為主,防治并發(fā)癥,多數(shù)可自行恢復;急性腎小球腎炎治療則需根據(jù)不同病因、病理類型選擇針對性治療,如免疫抑制劑、血漿置換等。
5. 預后情況:急性腎炎多數(shù)患者預后良好,可完全康復;急性腎小球腎炎預后差異較大,部分患者可治愈,部分可能進展為慢性腎衰竭。
無論是急性腎炎還是急性腎小球腎炎,患病后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遵循低鹽、低脂、優(yōu)質蛋白原則。嚴格按照醫(yī)生要求定期復查,監(jiān)測各項指標變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身體恢復健康。